内部员工爆料,原来苏宁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原来,作为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陈光在2019年加入苏宁,作为“1200工程”的一份子,一毕业就住进了苏宁为员工打造的公寓,大呼“高品质、dream house”。在刚刚过去的苏宁“818发烧购物节”中,跟随团队接手了超过百万的订单,短短几个月间便成长了许多。陈光深有体会地表示,“有保障,有成就,选择苏宁作为大学毕业后工作的第一站,真的非常幸运”。
(让同学纷纷变柠檬精的网红苏宁公寓)
先安居再立业,打造全方位福利体系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2019中国民营企业前三甲,在互联网寒潮来临之际,苏宁积极扩招8万人,对员工福利也进一步关注。2019年初,苏宁在全国41个城市开放约9000套员工公寓,一人一居的公寓式设计,一应俱全的家具电器配备,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紧靠公司的地理位置,让网友们纷纷表示“苏宁还招人吗”。据苏宁CHO孟祥胜透露,这套公寓原本是打算对外出售的,但是张近东董事长明确要求给员工居住,让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先安居,再立业。
除了耗资数十亿建造员工宿舍及公寓外,苏宁还针对核心骨干员工推出了员工购房贷款,最高可提供50万元的购房借款,首年免息,年利率仅1.5%,比国家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利率还低,目前累计已发放约2亿元。
(央视《经济半小时》点赞苏宁解决员工住房问题)
完善的培训网络、明确的晋升渠道,让每一位都“大有可为”
迅速扩张的过程中,苏宁始终坚持“人力资本是比货币资本更重要的资本”理念。这一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全方位的员工福利体系中,而表现在完善的培训网络与晋升渠道。
2011年,苏宁大学正式成立,围绕企业文化、领导能力和通用能力三个方面,为每位苏宁人打造持续学习的优质平台,无论是1200人才、一线终端店员,还是快递人员、售后客服,都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收获更广阔的未来。
在苏宁智能零售业务的迅速推广与发展下,作为苏宁在上海布局的三个一类大型门店之一——长宁中山公园店的店长的李晓东也不甘落后,工作之余在苏宁打造的学习平台上研究苏宁研发的诸葛大师、鹰眼、金矿等一系列数据软件,以互联网营销的思维指导销售,让门店销售增长率遥遥领先。
(李晓东在门店)
小到安保,大到经理,苏宁倡导每位员工都保持持续学习与成长的精神,因此苏宁总部会定期举办公开讲座与培训,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苏宁保安队长孙学明就表示,“苏宁给了我们这些门外汉一些学习的机会,除了本身的工作,我还想提升自己的其他能力,故感兴趣的讲座有空我也会去听听。”
(孙学明带领苏宁安保进行日常训练)
潘虎曾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苏宁物流的培训下成功成为一名优秀的快递员,凭借四年“零差评”的努力与担当,在为客户创造“有温度的交付”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月薪过万的梦想。在苏宁完善的晋升渠道的指导下,潘虎凭借优秀的工作成绩入围公司的基层人才培养梯队,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向着更高的地方前进,实现人生的华丽蜕变。
(潘虎(前排左四)获得2019年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培养事业经理人,打造未来接班人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先生深谙“人才才是发展的硬道理”,故2002年创立了延续至今的“1200工程”,它也被称为苏宁的“接班人工程”,旨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和培养百年苏宁事业的接班人梯队,打造80后总裁、85后总经理、90后总监的年轻化管理团队。
作为“1200工程”二期的一名管培生,郝嘉对此深有感触,“公司的确是把1200当成接班人来培养,不会因为我们是职场小白就不给机会”,作为一名80后“新帅”,在苏宁“1200工程”的扶植下,郝嘉从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成长为北京大区总经理,再到一年布局500家苏宁小店超额完成目标,带领小店团队拿到董事长特别奖,肉眼可见的成长与进步。
(郝嘉【左一】代表北京苏宁小店团队领取“董事长特别奖”)
苏宁还首创“事业经理人”理念,斥资5亿推行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不仅仅只是企业的“打工者”,更让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2019年初,苏宁在南京等地的苏宁小店以员工入股的方式进行店长合伙人试点,让有能力的员工脱颖而出,实现内部创业。
“事业经理人不是单纯的打工者、雇佣军,对事业经理人而言,自己的价值、成就感与企业是相互成就的”,从“1200工程”管培生成长为事业部公司总裁的柳赛深有感触地表示,作为苏宁三期股权的受益人之一,苏宁给予他的不仅是培训与福利上的支持,更是放手去做的信任。
同时苏宁还积极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环境,并以实际奖励鼓励内部创新。2014年,苏宁便设立1000万元“互联网创新基金”,鼓励员工提出推进互联网项目的创意。推动实体零售新变革的苏宁易购云店,就是当时互联网创新项目之一。
无论是快递员、安保、店长还是总经理、总裁,苏宁将每一位员工都视为不可或缺的人才,以完善的福利政策、丰富的培训系统、明确的晋升渠道,让每位员工都大有可为。2018年苏宁员工培训总人次390万、人均培训学时达89小时、“1200工程”十年间累计投入26亿元,相信这些数字就已经将苏宁对于人才的重视彰显得淋漓尽致。
看完,不难理解苏宁为何能成为人才聚集地。故想要打拼出一番天地,好平台才是硬道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宁波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宁波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宁波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