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启明星” 福建援藏教师用心用情援教纪事
“有人说,来到西藏,坚守就是一种奉献;我想说,援藏不仅仅是坚守,更是每天用心用情做好点滴,才不悔援藏芳华。”2016年8月,福建福州亭江中学化学教师王敏慧作为福建省首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来到西藏昌都第三高级中学援教。
自打跨进三高的大门,王敏慧便视自己为一个三高人。“三高的学生主要来自农牧区,能来学校读书实属不易。这里的孩子纯真质朴,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我努力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夯实基础、打开视野,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王敏慧说。
援藏第二年,她任教高三毕业班,每天担负繁重的课程压力。工作中,她时常给自己加油、鼓劲,坚持每天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中。藏区学生的理化学科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低,遗忘速度快。面对这样的学情,她虚心向当地老师请教,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分析他们的思维特点,研究适合藏区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改变,知识得到夯实,化学成绩稳步提升。
“作为援藏教师,我们深知,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难事。促进藏区教育发展,不只限于援藏老师的教育教学,还要注重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对当地年轻教师的爱心帮扶。”西藏自治区“五个100%”教育目标提出中学理化生老师演示实验开出率90%以上的要求,但三高建校7年从未有过实验室。为此,王敏慧和她的队友们组织当地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整理出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保障了实验课教学的正常开展。在2018年举行的自治区实验创新比赛中,王敏慧积极动员结对帮教的益西曲珍老师参赛,帮她确定参赛实验课题,多次演示,悉心指导,最终益西曲珍荣获化学实验比赛一等奖。
真情融入 勇于担当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悬挂在昌都三高高三教学楼的醒目标语不仅是对藏区学子的激励,也是对每一位任课的福建援藏教师的鞭策。2017年8月,来自长汀一中的历史教师戴春荣成为第二批援藏教育人才,担任昌都三高历史教研组长、高三历史备课组长。
2018年,在助力三高的高考中,三高的上线率达81.33%,与2017年相比又提高近6个百分点。高考过后,学校领导多次找到戴春荣和几位福建援藏老师,希望他们把学生带上高三。“面对校领导的信任,我们深知,作为藏区农牧民子女,高考是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能用自己的专业学识帮上这些淳朴的学生不正是我们援藏的目的所在吗?”戴春荣和他的队友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重任。每周24~26节课的教学工作,是沿海3~4倍的工作量。早读课7:30开始,到晚自习10:40下课,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即便生病也从未落下一节课。他们艰辛的付出,换来学生月考、半期考成绩均居年级前茅,赢得同事的尊敬和信任。
“教书育人是援藏教师的灵魂工作。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当地藏区学生爱党爱国意识教育的提升。”戴春荣和他的同事们从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和爱心帮扶四个方面渗透爱党爱国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正能量,让藏区学生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努力同本地农牧民、本校老师沟通交流,研究藏区学生特点和民族地区教育的规律,利用周末时间进村入户、精准援教;分析学情、精心备课,课堂教学努力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每一堂课学有所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转变学习的态度和观念,给学生安上学习的发动机。
真心付出 收获感动
“去年8月,来到昌都洛隆县初级中学后,才发现困难远超自己的想象:恶劣的气候,不便的交通,超负荷的工作量,不通的语言,学生薄弱的基础等,都让人很苦恼。”这是晋江南峰中学英语教师黄小波援藏初始的真实感受。
面对种种困难,黄小波和他的4位同伴认真履行支教职责:创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环境,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口诀、顺口溜、英语歌曲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示范课、公开课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艺,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开展“青蓝工程”活动,支教老师与学校近两年来的新老师进行师徒结对,指导新老师提高业务水平。利用周末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在昌都市中学生生物实验比赛中,所指导的学生获得二等奖。
“作为班主任,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时间,讲爱国主义故事,讲民族团结。”黄小波说,“为助力学校发展,我们还通过晋江市永和镇红十字会募集2.8万元,帮扶28位贫困学子;利用校友、好友等资源,募集3万元成立洛隆县中学‘泉州宝文’奖学基金会,激励高原学子奋勇拼搏。”
11月初,洛隆下起大雪。正在上课的黄小波,手被冻得厉害,不时需要搓一搓。当他转过身在黑板上写板书时,班里传来一阵躁动。回头一望,好像有人在传什么东西,他强调了一下课堂纪律,接着继续板书。但躁动还在继续,再次转过身,他很是生气,刚打算训导,前排的第一个同学说:“老师,给。”仔细一看,是个热水袋暖手宝。“老师,你快戴上吧”,班里的学生齐声说道。此情此景,让黄小波的心里一阵感动,泪水差点滴落下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宁波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宁波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宁波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